博客

同声传译之我见(撰稿人:Song)
当今媒体对会议翻译、同声传译都有过不少介绍,大都由于翻译这一职业本身附带的一些特点,如出入高级别会议场所、出差机会多(每年多次国际差旅),付费水平较高,直接和与会者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等。这使很多年轻一代对此行业充满尊敬和向往,那么我不妨借助这个平台破解几点迷思。
1、同传按小时收费。常见的问题是“你们一小时多少美金”。据我十年的工作经验,这行业领域里专职同传其实很少会按小时报价,最常用的是每天价格和每每半天价格,时间和价格提前确定。到会议时,如果半天的合同实际只用一小时,四天的合同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,而合同照样要履行,这时如果按小时折合计算是不合理的,因为我们为这个会议预留的时间是固定的,所着的准备也是相同的。而当有加时工作的情况下,我们通常是不会斤斤计较的。
2、同传是个一天能轻松赚普通人一个月工资的人,生活因此可以简单轻松。常有人问起,“每年工作多少天,不要太拼命,每个月开几个会就得了”等等。同传其实是个技术工种,对个人双语功底的反应能力、知识结构的确均有较高要求。一旦一段时间(分人,有的一个月)不做同传,再做时需要适应议会。有的如果超过一年没做同传再捡起来就要费些时日,甚至很困难)。如果不练习,反应水平、对语言的理解都会下降,传译也会变慢,从而影响翻译的效果。因此专职同传要保持水准的话,是需要常常sharpen the knife 的。
3、同传是最高端的外语人才。 外语世界中门类众多,文学、历史、艺术、科技、经济、理工等知识多样化,同传可以成杂家,但很难成专家。涉及面宽广不假,但都不精通。
4、同传记性好,词汇量长短记忆 同传词汇量很大么?如果每个领域的词汇构成一个记忆模块,那么同传脑子中存储着多个记忆模块。他们不会随时记得,但一旦涉及相关领域,经过阅读准备,相应的模块会快速释放激活,这会比常人背完全陌生的单词更快。不过,在会议完成后,这个模块很快也会冷却,因为大脑要处理另一领域相关的记忆模块。因此,对那些要和我们签保密条款的主办方,有时要说“你们多虑了”,因为我们会后什么都忘记了。